新與舊、潮流與經典、“將來時”與“過去時”,在有著78年歷史的上海四方鍋爐廠,這些相互矛盾的東西令人驚訝地被糅合在了一起。
跟隨廠長莊祖德,記者參觀這個“中國鍋爐的搖籃”。廠區(qū)里,高大的樹木見證著光陰流逝,也見證著“四方”的糾結: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工業(yè)鍋爐;也在這里,首臺國產秸稈發(fā)電鍋爐不久前得到了“國際先進”的專家評語。記者一路看那些明顯陳舊的廠房,“嗅到”了絲絲縷縷的“軟件問題”,心里想著企業(yè)制定的新能源戰(zhàn)略——其間的落差,不由讓我生出困惑。
面對新能源產業(yè)的契機,四方鍋爐廠已下定決心告別“燃煤時代”,但這家國有老廠(它同時也擁有“高新技術企業(yè)”證書)面對的,絕非是“抖抖塵土、瀟灑上路”那樣的簡單局面,它面對著一系列僅憑自身恐怕難以突破的問題。
劃定5條產品線,全面向綠色轉型
談到技術實力,調任廠長不到2年的莊祖德信心十足。他告訴記者,10年前,他們就為五糧液酒廠研發(fā)了燃燒酒糟的鍋爐,這在如今完全可被劃入新能源之“生物質能”的范疇。但莊祖德坦言,過去在新能源上,他們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并未提升到戰(zhàn)略高度。進入21世紀,新能源研究在全球迅速升溫,四方廠也注意到了這一趨勢,開始主動出擊。他們瞄準的是“儲量”巨大,但一直被視為廢物的生物質能源——秸稈。全國農村每年焚燒的秸稈超過6億噸,既浪費也污染空氣。
莊祖德告訴記者,秸稈會讓一般鍋爐“消化不良”,但只要加以技術革新,就能變廢為寶。從2006年開始,四方鍋爐廠與上海交通大學等攜手攻關,2007年誕生了國內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秸稈發(fā)電鍋爐,并于去年底通過了專家鑒定。比起燃煤鍋爐,秸稈爐的熱效率和排放指標更優(yōu);比起國外同類產品,它便宜2/3,而且更好用。
“鍋爐好比DVD機,秸稈就是碟片,進口設備的讀片能力很差。”莊祖德介紹說,此前,國內曾經進口過一批秸稈鍋爐,“水土不服”。四方的產品卻一點不“挑食”,完全適合中國國情,哪怕秸稈混雜著大量沙土。
首戰(zhàn)告捷,四方廠不僅占領了技術高地,也真正認識到了新能源產業(yè)的戰(zhàn)略價值。短期看,全國廣大農村地區(qū)的大量小電廠越來越需要改燃煤為燒秸稈,以此擺脫被強行關閉的命運,秸稈鍋爐市場前景明確;長遠看,中央對發(fā)展新能源的政策導向越來越清晰,耗能又“造能”的鍋爐的制造企業(yè),融入能源革命是必然選擇。
莊祖德告訴記者,目前,四方廠定下了全面向綠色鍋爐轉型的戰(zhàn)略,劃定了5條“變廢為寶”的產品線——除了秸稈,他們還將開發(fā)燃燒生活垃圾、油田廢棄的稠油、煤礦廢棄的煤矸石,以及適用各個行業(yè)的余熱利用鍋爐。其中,新一代秸稈氣化爐經實驗室研究,不久前已順利完成科研攻關。
負重前行,老品牌優(yōu)勢待發(fā)揮
隨著在新能源的路上越走越遠,“四方”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在廠區(qū)參觀時,莊祖德指著一排外墻斑駁的舊廠房告訴記者,這里是“四方”的主力車間,建于1958年,前幾年差點被認定為危房;車間里的兩臺行車,工作了半個世紀,已是“超期服役”。“四方廠連續(xù)25年沒有進行過任何重大改造!鼻f祖德告訴記者,他們要造的生物質鍋爐,高度已超過了廠房。
除去硬件“短板”,其他問題雖則不那么一目了然,卻更為緊要。比如,莊祖德的名片——他的身份是顯得過時的“廠長”,因為直到現在,“四方鍋爐”依然是“廠”而非“有限公司”,企業(yè)的公司化改制尚待落實。國有老企業(yè)在體制機制上遇到的共性問題,四方廠都要面對;而在市場轉型期內“落下的步子、欠下的賬”,也讓四方廠很難一下子拿出太多資源投向新能源研發(fā)。
“我十分希望外界能聽到基層的焦急和吶喊!遍L期與四方廠保持密切產學研合作的上海交大生物質能研究中心主任羅永浩教授告訴記者,他很認同“四方”的新能源戰(zhàn)略,但也深知其中之難:“在把握新能源可能帶來的機遇時,四方廠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典型。上海要在先進制造業(yè)和現代服務業(yè)上形成領先優(yōu)勢,就應認真考慮如何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揮老品牌優(yōu)勢,突破根本性問題,拿出足夠的政策支持。”
莊祖德告訴記者,目前,四方的首臺秸稈鍋爐已落戶河南一家小電廠,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電廠運轉良好,年發(fā)電近9千萬度,相當于少燃標準煤5.8萬噸。發(fā)電廠負責人自發(fā)為“四方”做宣傳,向同行力薦秸稈爐;在他之后,又有4家電廠成為四方廠的客戶,已累計訂貨10臺。
不過總體上,生物質能應用還處在培育期,真正成熟也許還要等2年到3年。當綠色鍋爐的“爐火”還沒熊熊燃起之前,這個產業(yè)需要各方一起來“點火”。